359 港岛,非是你城-《港岛旧事》


    第(2/3)页

    这样也好,将来电影基地做大,还可以收租,供其它公司使用。

    只要将港岛的影视资源都引来,就连影业陷入颓势,依旧能保证公司收益。

    霍官泰颔首:“阿贤,高见啊。”

    “最近陆运涛有没有新电影?”

    何定贤笑道:“在拍一部叫做《四千金》的戏,很快就会上映。”

    这部戏有四个女主,个个十几岁,青春可爱,长相靓丽。

    “一定去看。”

    霍官泰挺喜欢陆运涛的戏。

    而港岛电影在发展初期,一直是以国语电影为主。港岛电影即粤语电影,其实是一个错误印象。因为国语传播范围最广,受众人群最广,粤语反之圈定了受众人群,不得不接受更低的市场度,或者花高价翻译、配音。

    在没有配音技术,和识字率低的情况下。

    粤语更是天灾。

    何况,早期很多导演是上沪、内地人。

    根本不会粤语。

    加之,抗战时期,南京方面明令禁止方言电影进口内地,更导致港岛粤语电影凋零的不剩几张,甚至能出现一年零张粤语片的情况。要知道,两地电影市场可是互相开放的,港岛电影本就严重依赖内地市场。

    “粤语电影”的起源,则是港府及一些国家,有意限制国语片进口,等到七八十年代海外版费大增,成为电影公司的重要收入时,粤语片的发行量才大大增加。

    但统计一下各片场的制片量,国语电影都是远超粤语电影。所以,港岛电影以粤语为主流,其实是一个时代分叉,当内地市场变得强劲时,自然会以国语为主。

    而港岛作为向外辐射的窗口,一直仅担任东南亚制片基地,内地一旦恢复经济,便会诞生出自己的制片基地。港岛影业想要辉煌下去,唯一的机会就是开拓海外,打进欧美。

    港岛影界最引以为傲的李晓龙,拍摄电影实则都是以“国语”发行。虽然,国语不太标准,是后期配音的,但足矣说明一些事。

    “家城。”

    “伱花钱,别人都是嘴上奉承,并没有真心实意的想要结交。”庄明月穿着一身旗袍,雍容华贵,一看就是出身大户人家。李家城穿着西装,站在角落,低声道:“世界上没有白花的钱。”

    “如果我不拍到底,别人只会笑我,现在我拍到底,他们除了笑我,还会敬我。”

    当初的穷小子已经摇身一变,不仅成了老板,还娶了表妹。

    庄明月却长叹口气:“下个月有一批账要结。”

    “你又想竞标北角的工业大厦项目。”

    港府有很多新建规划推出,地皮渐热,一年三涨。

    这座城市逐渐有高楼建起,屋村改造,愈加现代。

    李家城老早就想着进地产行业分一杯羹,但汇丰显然不会随意投资,会在一众棋子中层层筛选,经过千挑万选,才会对其中几个下重注。这毫无疑问是在养蛊,没点本事怎能脱颖而出,成为蛊王?

    “不用怕。”

    “这笔钱结完,再找银行贷一笔,过两个月会有回款。”李家城道:“南洋塑胶市场还很火热,工厂不缺订单,今天的事情传出去,或许工业大厦的事就有戏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