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七十三章 富不过四代-《重生买它几百斤房产证》


    第(2/3)页

    而且气质这一块悬殊很大,赵明阳比她那个邻家小哥哥帅太多了,只是样貌有点像罢了。

    赵明阳和周舟乘坐车子回到售楼处,周舟给她准备了一壶茶,问赵明阳还有什么需要。

    赵明阳拿着手机看了一眼周舟笑道:“不用了,谢谢。”

    他没有去多说什么,因为没必要,说那么多也没什么用,难道就看一眼,把她收了?满足下以前对她的小幻想?那之后呢?给点钱打发了?或者她跑去自己老家要个说法,赖着不走了?

    她确实有几分姿色,长得也好看,但没必要了,赵明阳见过的美人太多了,只不过赵明阳想要和她待一会,有些回忆都要忘了。

    她的人生赵明阳不想参与和接触,所以就打发走了。

    杰森打给了赵明阳电话,让赵明阳等他一会,马上就回来。

    下午三点,赵明阳和杰森坐在车上,杰森和赵明阳大概介绍了下对方户主的信息。

    这个房子的户主是地地道道的申城人,祖上三代都是申城的,以前家里是做船舶生意的,他爷爷当时买入的这栋房子给他父亲结婚的,后来几十年间他们家起起落落也算挺过来了。

    房主今年已经七十岁了,子女都在国外,他们家船舶生意前些年盘出去了,不知道这次卖房子为什么,但原因肯定是和资金链紧缺有关了。

    其他的信息杰森也不知道,赵明阳找人打听了下这房子的主人,他打听到更多了。

    房主夫妇俩算是门当户对,房主老婆家以前也算富有,后来落败了,但瘦子的骆驼比马大啊,对比普通人家还算不错的,后来家里有人从国外回来帮衬了不少。

    房主家是早年间选择的一些东西选择对了,十几年后又慢慢地好了,开始了经商,由于有经验,算是国内第一批创客,也是那一批创业比较成功的。

    后来房主的儿子八十年代出国留学,在国外娶了个洋媳妇结婚生子定居海外了。

    这里要说明一点,大部分人以为的创业潮是九十年代,因为那时期确实出来企业家最多,但申城属于创业经商更早的地方,很多人八十年代就出国留学深造了。

    八十年代申城和国外就有贸易往来了,所以这里的创客比其他地方的更早一些,还有一部分是海外八十年代回来的,当然,当时这里也没那么繁华,不过很快这里又恢复到大都市时代了。

    在九十年代和千禧年初,很多老一辈其实只认申城出品的东西,他们的认知里,国内只有申城是大城市,其他的都不算,九十年代还有帝都人在申城被人叫乡下人的。

    当初申城手表,申城电视等都畅销全国,帝都是千禧年后的知名度在不断的提升。

    80后出生的对申城没感觉什么,但老一辈,尤其是爷爷辈和父母辈那批60前后出生的人,申城在他们的心目中就是国际大都市的地位了。

    这个房主有一儿一女,儿女都在国外,他儿子在国外基本也没什么具体工作,定居在澳洲,那边华人圈是知道这房主的儿子的,和不少有点钱的华人差不多生活,基本全职炒股。

    这批人手上都有点钱,人生信条就是及时享乐,房主有三个孙子,目前三个孩子都二十出头了。

    赵明阳打听到的一条重要信息是这房主的儿子目前在海外华人圈名声很不好,据说躲回国内了,因为他欠了一圈人的钱,带着老婆回来了,孩子们对他这事也不管,反正债是他一个人欠的。

    据说这个房主的儿子想要抄底一只股票,结果那只股票再次下跌,他还想抄底,就把房子车子拿去抵押贷款继续抄底,这次还是没看到底,他好像着了魔一样,又问身边的朋友借钱去抄底。

    三次抄底,结果还是没看到底,关键那只股也没回,他属于大家口中说的接盘侠了,这只股烂在他手里了,而且把他家产全部掏空了。

    朋友要钱,银行催债,他就偷偷地溜回来了,因为他还背地里借了第三方贷款公司的钱,相当于高利贷了,他真正投进去的不止那三笔钱钱,还有高利贷的。

    一千多万美刀在美股那就不算什么了,一下子没了也正常,但在港股还能玩一会,在国内股市那玩的更久,可他偏偏去玩美股。

    前面说过,就是几个亿美刀想在美股大杀四方都难,那里是个无底洞,更别说这千万美刀了。

    房主卖房,大概是给他儿子还债了,老头手头上的钱其实不多了,他儿子没继承家业,前些年他把手上的产业都盘出去给人家了,给儿子孙子都在国外买了房子,又给了一笔钱给他们,女儿他也给了一笔钱。

    现在还剩下一些钱,如果都给了儿子,那么他们也没啥积蓄了,唯一值钱的就是这栋房子了,主要房主儿子从小到大压根没挣钱,花钱还厉害,前前后后花了也差不多一千万美刀了。

    房主手上的钱,基本被这个儿子糟蹋差不多了,还好给女儿和孙子孙女在国外都买了房,又一人给了他们一百万美刀,要不然都能被这个儿子败光了。

    房主的孙子们也不管房主的儿子了,在他们的理解和认知里,没有父债子偿这件事,关键房主儿子也没尽过一天父亲的责任,成天吃喝玩乐,好像很忙,各种投资都做,次次赔本收场。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