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在美国,其实没有干拔这个篮球专业术语! 有人或许会问了,pull up jumper不是干拔吗?字面上看似乎是,但pull up jumper正确的翻译是急停跳投,当然用来形容干拔跳投也没关系,美国人不会咬文嚼字分那么细。 就事论事,中文博大精深,干拔是国内专业篮球术语之一,早期就是NBA解说员用来形容麦迪的跳投的。 而干拔就是一种跳得更快、跳得更高,亦或是又快又高让人难以防备的跳投。 其效果就是制造错位,无视防守人的跳投! 说到跳投,请问跳投废腰吗?不废! 那么通常认识中的干拔,为什么会废腰?甚至废腿呢? 这还要从达到干拔跳得快跳得高的效果说起! 想要跳得快,就尽量单脚跳,尽量不屈膝,这样爆发力强,弹速快,对手反应不过来,甚至观众都没察觉,人就芜湖起飞。 经常干拔跳投,单脚跳多了,单脚起跳的那只脚,积劳成疾,不想受伤都不行。 而想要跳得高,不止要动用腿部力量,还要动用核心力量,即腰部、骨盆、髋关节的力量。 此外,干拔通常是双动投篮,即起跳一个动作,投篮又是一个动作。 双动投篮的干拔,不止要动用上肢的力量,还要借用一部分核心力量,才能将球远远的投出去。 正所谓小撸怡情,大撸伤身,强撸灰飞烟灭!干拔次数多了,腰肌自然劳损。 而使用干拔,避免腰部和腿部出现伤病情况,这有没有办法呢? 那自然是有的!跳投是地板流技巧,干拔也不例外,地板流难不成还能把球员投伤了? 最简单的就是单动投篮,动用全身力量,一次性起跳投篮。 有些人不了解单动投篮,简单讲解一下。 野球场经常有一些五六十岁,不讲道理远投的老大爷,他们凭什么能轻松远投?甚至秀超远三分? 而二十来岁的年轻小伙,学习美如画的后仰,但只是简单的投个三分,都容易出现三不沾。 这总不可能是因为大爷单身五十年的传统手艺吧? 这主要就是投篮动作的区别,老大爷们通常单动投篮,投篮时脚底发力,力量从脚底通过腰腹再传递到上肢,力量基本没分散,反而经过多个部位发力、传递,传到手上已经增加了不少。 所以即便轻轻一跳,把球投出去也可以投得很远,投篮者本身则一点也不费力。 单动投篮时的干拔,腿部和腰部出动的力量不用很多,自然可以大大减少两个部位伤病风险。 像库里那样,起跳低、出手低,但就是出手快,无视防守,小打大能力强的一匹,这就是单动投篮的干拔方式。 有人或许会杠,库里都算干拔,那也太侮辱麦迪、安东尼、杜兰特了吧? 库里跳得快,出手快,小打大,打错位,实际上就是干拔,只不过不符合旱地拔葱式的投篮审美。 不过不说库里,说点其他人。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