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9 多生孩子好打架-《横明》


    第(1/3)页

    张田余很自然的点点头,方书安做的事情,一直不都是这个样子?

    难道说,他还要做物美价廉的东西?

    “高端贵酒,咱们自然要做,但是啊,还有其他的也不能耽误。”

    对于白酒市场的预估,绝对没有人敢于猜测。

    按照华夏民族对酒的喜爱,张田余想象的空间太小。

    “这么说吧,白酒以后的量,会是天量,消耗量太大。

    所以啊,会在几百里范围内设置一个酒厂。那么,问题来了,如果他们贴的是同一个标签,但是不同地方的味道不同,那究竟是酒的问题,还是人的问题?因此呢,想要合适的味道,就需要靠近消费地。”

    方书安第一个观点,便是如此,不过他除此之外,还与其他原因,比如说多高端白酒打架,总会让人们不知道该怎么选。

    所以说,引导消费也是一个重要环节。

    至于多品牌环节,纯粹就是策略问题。

    一旦确定某种酒作为当地的代表酒后,至少在地域上能掀起一波潮流。

    毕竟此前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特产酒,如果他们趁着风头跟上来,向上跟风,那岂不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所以啊,这样的事情,不能干。

    但是,如果只拿出几种全国品牌,便会有那样的问题。

    反正现在的物流行业还不够发达,趁机占领整个大明的高端市场,也是很不错的办法。

    他将自己的想法跟张田余讲完之后,后者也是很佩服,能在开始就想的很清楚,那是十分难能可贵的行为。

    那是没办法的事情,毕竟方书安是从后世而来,他可是知道华夏百姓对于白酒的消耗有多大,在啤酒红酒等还没有成为主流饮品的时候,白酒的量能让全世界颤抖。

    现在还没有培养起来,是因为从来没有人从宏观的角度看待过整个市场。

    毕竟眼下普通百姓们饮酒,还是用自己家里酿造的酒来招待别人。

    即便是盛名在外的酒家,饮用的酒水也不会超过几十里的范围。

    在小农经济的时代,一款酒想要走出去,太难了。

    而且,大多还不是看中品牌,而是酿酒之人。

    比如说,东街孙二娘,西市的卓文君。品牌效应并没有在白酒上体现的十分明显。

    “既然你说可以,那自然能做。毕竟你想要开始事情,还从未曾失手过。”张田余见过大大小小世面,但是对方书安描述的画面还是有些难以置信。

    难道说,酒的产量和消耗,真能达到方书安说的程度?

    这也不怪他不明白,毕竟他没有见过后世改开时候,一个县一座白酒厂的盛事。

    当年,华夏搞各种县域经济,一个县里边,基本上都能形成闭环产业链。

    那时候,每个小白酒厂和小啤酒厂活的都还可以。

    那就是后来,随着改开的深入,市场化的潮流厉害。

    同时伴随着交通的发达,小酒厂便慢慢的被大厂收购,或者干脆转型,不再做原来的产品。

    “你放心吧,极少可能会失败。”方书安几乎都要拍着胸脯说了。

    “不过,有一件事情,我还是需要说在前头,当初我以为你要大规模实验,最后只是才用几种。现在看来,是要一起运营,那样的费用,可是比此前增正不少。”

    “放心,尽管去做便是,不可能亏本的买卖!”

    这个事,他当然敢拍胸脯。

    经过流水化生产出来的白酒,虽然没有某些传世家族酿出来的酒有味道。

    但是他相对统一的口感和过硬的酒体本身,就是个重要的吸睛元素。

    再加上后世一些常见的宣传手法,想不火爆都难。

    安排好朱由校和张田余的事情,别的虽然有些烦心,但不是火烧眉毛,只不过,处理的时间越早越好。

    说起来,还是利益分配的问题。

    不过么,不是内部利益分配,而是外部。

    马大黑、刘青、李正鱼、何麻、雷卜几个人一字排开,都是一脸愁容。

    方书安病重时,京城与方家有关联的商家均是愁眉不展,正是有方书安这个金字招牌他们做生意才会勇往直前,从不担心不赚钱。

    就比如说马大黑,原来就是个贩子,最开始往辽东运粮,开平一代的粮户最初无人响应。

    也不知道马大黑是从哪来的勇气,认为事情毕竟能成功。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