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八章:开边-《犁汉》


    第(2/3)页

      沮授作为北地第一流的智者,其见解自然不是只停留在这个层面,他接下来又说了一番话,使得一边的田畴了解到了为何人家能为门下。

      只听沮授道:

      “就实来讲,本朝和前朝之分,时人常以为是国力之别,但就其本质来说,是朝庭上的兖兖诸公是如何看到边郡和腹里的。”

      之后沮授就具体讲述了这句话的内涵。

      原来在前汉时,整个的边疆经略也可以分为武帝时期的开土列郡,以及昭、宣、元数世的安边抚远。

      武帝可以说是本朝最另类的皇帝,他在位的五十年间,整个边疆政策开始发生重大转变。从汉兴时,高祖窘平城之围,太宗屈供奉之耻。到了武帝后,一改隐忍退让之状,开始重点经略边疆。

      在过去,中原的汉人皇帝们普遍将治理的重心放在帝国腹里,只要内部稳定,外部即便有一二袭扰也无伤大雅。

      但偏偏出了个武帝,执意开边,将整个帝国的重心开始放在了过去从不重视的边地,正式将原先被视为无用的边地确立为重要的外部边防价值。

      其后,积粟输边,移民实边,整军备武。那个时期也是汉家在塞外的大扩张时期,大部分塞外的郡县都是在那个时候被建立的。

      但武帝之后,尤其是在成帝之后,整个边疆政策发生了巨大变化。将过去主动出击的积极性政策批评为擅开边隙,破坏边疆各族团结。然后到了本朝,甚至出现大面积放弃凉州之策以保和平。

      这一种柔雌求存的政策一直贯彻到现在,使得凉幽之地的百姓深受其苦,并日益积攒着对汉庭的仇恨。

      因为本朝虽然说这是保境安民,所以重守不重攻。但实际上这却大大鼓励了匈奴、乌桓、鲜卑、南蛮的劫掠。

    
  等到了那刘宏上位后,幽、并、凉三州,可以说是无岁不被寇抄。

      而这些边景到了京都的朝庭上,那些讲经讲得天花乱坠的公卿大臣们,不是和亲、就是过市,总之就是羁縻招抚的那一套。

      可以说大大寒了如沮授这样的河北士子们的心。因为此时的汉室,已经无法保护河北人的利益了。

      还让沮授他们担忧的就是,本朝在边事上频繁使用以夷制夷的政策。这虽然降低了朝庭的耗费,但却让四夷成长了起来。

      原先只有部落形势的乌桓人成长为现在具备完善的军事组织,就是一例。

      他们想得很好,觉得夷虏相攻,杀戮满万,而中国无损汉兵可坐享大功,而百姓不知其劳苦。

      难道还有什么比这个更划算的吗?

      却不知道,命运早就在暗中给一切都标注好了砝码。

      如果没有张冲的干预,这一切终究爆发。

      早就有了历史自觉性的张冲在听了沮授一番话后,由衷感叹了句:

      “以斗争求和平则和平存,以妥协求和平则和平亡。此言不欺我!”

      正当沮授和田畴两人咀嚼这段话的时候,就听张冲认真对沮授求教了一句:

      “如沮公看,这北疆该如何治理呢?”

      这下子沮授更加振奋起来了,他说了这么多,一方面是再次肯定支持王上的征辽政策,想让王上采取主动防御,另外一方面不就是为了这一句话?

      于是,沮授就将他和田丰几个河北派门下、六部吏想的防边策细细讲来。

      在沮授看来,前汉的武帝开边和后面的绥靖皆有问题。

      如武帝这般大规模开边对国力的耗费太过于巨大了,也就是盛时可为,不能成为常态。而本朝汉室的绥靖就更不可为了,可以说正如刚刚王上说的那般,求存不可得。

      那又该如何呢?

      随后沮授就为张冲呈现了他们河北派的备边成果。

      其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守在四夷”四个字。

      用沮授自己的话来说:

      “古者,天子守在四夷。”

      而张冲用自己的话理解就是,要让四夷为藩屏,形成拱卫天子于中央的局面,诸夏与四夷共同组成和谐统一的天下秩序。

      而其中北疆作为防备鲜卑人的重点,更是执行此策的重要地区。
    第(2/3)页